今年56岁的潘女士近年来反复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活动耐力下降明显,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潘女士及家属多番寻医问药,曾多次检查未能查出病因,用过噻托溴铵粉吸入剂等各类药物治疗效果都不佳,不免令人有些丧气和抑郁。半月前患者感冒后症状再次加重,出现咳嗽、咳痰,胸闷、气促明显,伴有颜面部及双下肢浮肿的进行性加重。医院就诊,诊断考虑心力衰竭、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心房颤动、肺部感染,予以托拉塞米、螺内酯利尿,安立生坦降肺压,地高辛强心,倍他乐克降低心肌氧耗,抗感染等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患者及家属焦虑明显,心里悬着块大石头,医院心脏中心就诊。
入院后患者仍有反复胸闷、气促症状,咳嗽、咳痰明显,血气分析提示II型呼吸衰竭,肺部CT为渗出性改变,经吸氧、利尿、抗感染、雾化吸入解痉化痰等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似乎患者的病根还是在于肺。
入院血气分析
随后心内科医师和超声医学科医师一起对患者进行了超声心动图检查,经过仔细探查发现潘女士心脏增大(左房增大,大小8.1*5.4*4.9cm,右房增大,大小8.1*4.6cm,左室舒张期前后径5.0cm,右室内径正常),同时存在动脉导管未闭,估测肺动脉收缩压约39mmH。患者的动脉导管未闭血流及听诊杂音均不典型,一度怀疑存在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等其它先天性畸形。之后我们联系放射科对患者进行了胸主动和冠状动脉的CTA检查,明确了动脉导管未闭的诊断。潘女士既往多次检查未果,原因可能是动脉导管未闭形成的异常通道太小,位置以及血流不典型。
心脏中心主任唐礼江主任医师和王江挺副主任医师为潘女士制定了详细的疗方案和手术方案。在唐礼江教授的带领下,心脏中心团队对患者进行了主动脉造影术和右心导管检查,随后完成经皮动脉导管未闭经皮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主动脉造影提示动脉导管未闭,左向右分流。导管测得右房压10/10/9mmHg,右心室压39/13/13mmHg,肺动脉压33/16/19mmHg。成功送封堵伞进行封堵。再次行主动脉弓部造影,确认封堵良好。手术经过顺利,患者无不良反应。术后复查心超PDA血流消失。
术后潘女士胸闷、气急症状明显改善,不吸氧状态下可下床自由活动,活动耐力明显改善。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情绪也得到了明显的缓解。术后3天潘女士顺利出院。医院心脏中心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动脉导管原本系胎儿时期肺动脉与主动脉间的正常血流通道,由于此时肺呼吸功能障碍,来自右心室的肺动脉血经导管进入降主动脉,而左心室的血液则进入升主动脉,故动脉导管为胚胎时期特殊循环方式所必需。出生后,肺膨胀并承担气体交换功能,肺循环和体循环各司其职,不久导管因废用即自己闭合。如持续不闭合而形成动脉导管未闭。应施行手术,中断其血流。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12%~15%,女性约两倍于男性。约10%的病例并存其他心血管畸形。
先天性心脏病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寿命、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并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的影响。既往外科开胸手术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唯一的有效方法。随着介入治疗器材的不断改进和技术的提高,不少以往需要开胸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如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患者,通过介入治疗即可治愈。由于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创伤小、恢复快、治疗效果确切,受到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的青睐,乐于并接受这种治疗方法,为更多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带来福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