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白癜风公益援助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D%92%E5%B0%91%E5%B9%B4%E7%99%BD%E7%99%9C%E9%A3%8E%E9%98%B2%E6%B2%BB%E6%8F%B4%E5%8A%A9%E9%A1%B9%E7%9B%AE/22039760?fr=aladdin作者: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许安拓
积极财政政策,是在特殊时期将着力点主要放在国内需求的财政政策,也是创新宏观经济调控方式的重要实践。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上述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当前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复杂,我国发展面临挑战,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疫情中起到的作用尤为关键,因此,要让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有效发挥作用。
疫情对我国财政产生的影响
从短期来看,对财政支出的影响有数量和结构两种,而从长期来看就是可预期的发展趋势。
第一,短期内的财政投入迅速增加。截至年5月31日,全国各级财政共安排疫情防控资金亿元。根据《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显示,截至年5月31日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例,治愈率94.3%。此次疫情患者中重症患者人均治疗费用超过15万元,一些危重症患者治疗费用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全部由国家承担。并及时调整医保政策,明确确诊和疑似患者医疗保障政策,对确诊和疑似患者实行“先救治,后结算”。对新冠肺炎患者(包括确诊和疑似患者)发生的医疗费用,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给予补助。异地就医医保支付的费用由就医地医保部门先行垫付。
第二,短期内的资金投向多元化趋势明显。从结构上来看,首先是综合性的补助费用,包括拨付湖北等省综合性财力补助、医务人员工作补助、基础投资补助资金、基础公共卫生服务和防疫经费、用于疫苗研发、药品物资储备、疫情防控人员补助、医疗救治费用补助等;其次是医疗卫生、食品生产流通供应、能源和物资供应、道路运输等方面的保障性支出,防疫设备和物资采购、政府储备肉菜投放等;最后是隐性的费用投入,如针对防治疫情对一些行业、企业的税收、社保等优惠政策、疫情期间的税收减免、对于一线医护人员的免税政策等。
第三,中长期财政支出将呈现阶段性猛增的态势。一方面,为了保障医疗物资供应和菜篮子基本供应而采取的政府财政兜底采购政策,要求企业生产的产品由政府负责收购,发挥政府储备作用的同时,在社会生产能力约束范围内,采购目录内的物资产量会明显增加,无形中形成中长期财政资金在短期内支出猛增的态势;另一方面,即便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对公共卫生和防疫的各类猛增的阶段性支出不但要持续到下半年或者更久,还要不断增加公共医疗卫生的投入力度,如果再考虑财政支出的增长趋势和稳定社会的作用,这对国家和地方财政而言都将是长期而严峻的考验。
更大力度的积极财政政策意味着更大的消费和投资需求拉动效应
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积极财政政策必须坚定不移地以扩大内需为主要目标,更加积极有为,让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优势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将中国经济更快地拉回到正常的增长轨道上来,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从短期来看,在制定当前防控政策时,重点要